在成都世运会开幕式上,小朋友们共同唱响主题曲《万千》。新华社发
一段时间以来,不同规模的童声合唱活动在各地举办。从第五届“保利之夏”上海(国际)童声合唱节,到岭南童谣传唱活动十周年展演,童声合唱日渐火热。
“童声里的中国”全国少年儿童合唱活动仅2024年就吸引了9.3万个合唱团队、2000多万人次参与。随着童声合唱被纳入中小学音乐课程,全国性及各地区性的童声合唱比赛及童声合唱教学交流活动越发频繁,童声合唱在学校艺术教育及课外活动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童声合唱是对儿童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形式,对儿童的音准、节奏、乐感以及歌唱技能、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独特优势。欧美一些国家历来推崇童声合唱音乐教育,匈牙利、德国等国家从幼儿教育开始,就采用以无伴奏合唱为主要内容的合唱教学体系,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乐感。
按照年龄界定,童声合唱可以分为三个阶段,6至8岁为童声前期,这一时期是培养儿童多声部音乐感觉十分重要的年龄段。9至12岁为童声成熟期,这一时期合唱团可以承担一些较复杂的作品的排练和演出。12至15岁为童声后期,此时属于儿童与青少年青春期的衔接阶段,有的孩子可能开始变声。童声后期是童声艺术的高峰期。无论在音乐修养、音响幅度、音色变化、音域宽度,或是在演唱技巧等诸多方面,均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艺术表现力很强。
当前,社会各界越来越认识到,童声合唱关乎艺术修养、团队协作能力与人格成长。
从艺术修养方面来看,参与童声合唱是孩子们接触音乐、学习音乐的重要途径。在合唱训练中,他们要学习识谱、发声等音乐基础知识,通过不断的练习与实践,逐渐提升自己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在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上,童声合唱具有独特价值。合唱是一项集体活动,需要每个孩子密切配合、相互倾听。他们要在合唱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学会倾听其他声部的声音,共同追求整体的和谐。在合唱中,每一个声部都至关重要,任何一个孩子的失误都可能影响到整个合唱的效果。这样的经历,让孩子们深刻感知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协调,培养团队意识和责任感,进而受益终身。
童声合唱还能锻炼孩子们的意志品质。从最初的识谱困难,到反复排练中的枯燥与疲惫,再到面对比赛和演出时的压力,孩子们在合唱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挑战。然而,正是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学会了坚持与努力。此外,童声合唱还有助于孩子们的情感表达与心理健康发展。在合唱中,孩子们可以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将内心的喜怒哀乐通过歌声释放出来。对于一些性格内向的孩子来说,合唱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表达自我的平台,让他们逐渐变得开朗、自信。同时,合唱活动中的团队氛围和积极情感,也能给予孩子们心理上的支持与慰藉,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然而,当前童声合唱发展并不平衡。一是存在比较明显的地域差异,城市学生的合唱水平,无论是发声方法、曲目选择、家长重视程度、学生的音乐素养都要比农村学生高。二是存在较大的专业技能差异,在很多学校里,一般只有少数学生有较好的音乐基础,大多数学生音乐基础薄弱,他们在音乐知识和技能上有着较大差异。在一些艺术节活动中,音乐基础好的孩子会被合唱团、乐队、舞蹈队争相使用,参与度极高;但基础薄弱的学生无人问津,参与度很低,缺乏兴趣和自信。
而师资不足带来的问题更需要关注。童声合唱教学的首要影响因素是教师,教师个人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直接决定着童声合唱的水平。一些童声合唱教师未经过专业系统的指挥法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给予儿童明确的声部进入节点变化指示,导致童声合唱教学不能系统化、科学化。有些老师缺乏明确的曲目难度划分标准,在不同学习阶段的曲目选择上,缺乏循序渐进的安排,这样可能会打击儿童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对合唱教学的效率产生消极影响。此外,训练方法上的不规范还可能影响儿童声带的健康发展。
让童声合唱真正惠及更多孩子,仅凭举办几场比赛、成立几个合唱团还远远不够。
首先,提高各方认识是当务之急。在部分地区,“学合唱有啥用”的认知还相对比较普遍。从校领导、老师到家长,组织合唱活动往往只为应个景,热闹过后,文化课才是重点。很多老师只抓参加比赛的学生,其他学生的音乐课多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单一枯燥地教学。事实证明,学校领导、老师重视美育教学的学校,往往会对童声合唱给予资金等多方面的倾斜,这有助于童声合唱师资、设备等方面的提高。上海推行多年的“校长合唱团”,不仅组织校长参与合唱,还对他们进行培训,这最终会反馈到一所所学校的音乐教育上。
其次,部分学校的师资问题亟待解决。在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城关第三小学,有一个东坝童声合唱团。它的创始人是沈阳日报童声合唱团团长浴辉。一次偶然的机会,浴辉来到这所学校,发现没有专业的合唱指挥老师,就决定带着专业老师来教音乐,一个月一次,并帮孩子们成立一个合唱团。尽管跨越山海,但这种结对子形式的确解决了一所学校的合唱师资问题。在学校师资尚不完备的阶段,提供了很大支持,也为更多学校寻求专业指导提供了新思路。但是对于学校自身而言,还应该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比如,面向专业音乐学院招聘选拔合唱指挥专业的优秀人才或毕业生,壮大学校的师资力量,从而带动整个童声合唱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再如,针对现有的童声合唱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并通过制定明确的专业教师考核制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定期进行考核和评估,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音乐基础薄弱、对合唱兴趣不高的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也是一种挑战。一方面,要在合唱教学中,激发儿童的兴趣和信心。比如,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播放合唱团视频,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让儿童能够了解合唱这一形式,感受合唱魅力,从而对合唱形成正确认知,体会到合唱的乐趣;可以在练习中间适当穿插游戏环节,以舒缓儿童在课堂上高度紧张的情绪;还可以让儿童多渠道参与合唱活动,增加合唱自信心。
(作者:马希刚,系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