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亚运时代,杭州掀起全民运动热潮,曾经的小众项目攀岩,也借着这股东风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8月22日,6岁的妮妮在西湖区一家岩馆中自在攀爬,闲不住的她像只活泼的小雀儿,手脚利落得让人眼前一亮。
新兴项目,奥运攀岩离普通人也很近
“这孩子在家里跟个猴一样,根本关不住!” 妮妮妈妈笑着吐槽,语气里满是无奈,“小孩儿五六岁正是最闹腾的时候,家里的餐桌、冰箱、沙发她都爬过,拦都拦不住。” 她说,去年偶然了解到攀岩这项运动,想着能让孩子 “动得有章法”,就给女儿报了班。没想到一年多训练下来,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好了不少,脑子也越动越灵光。“自打学会攀岩后,她在家不瞎闹腾了,遇到危险还会主动避让,自我保护意识比以前强多了。”
不光是孩子,成年人也在岩壁上找到乐趣。钟爱攀岩的美籍教师老潘在杭州生活了8年,每周他都要在岩馆里“泡”一个下午。聊起杭州攀岩这些年的变化,他感触很深:“最近两三年,眼见着杭州的岩馆越开越多。”他记得,两三年前整个杭州还只有三四家专业攀岩馆,如今光是他经常去的就有12家,如今他的孩子也在他带动下,成了一名“岩二代”。
户外爱好者小辛则是从健身房“转战”岩馆的。她说,以前为了保持状态,她每周要去健身房五六次,“2024年看了巴黎奥运会的攀岩比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后来干脆把健身项目转移到攀岩馆了。”她最钟爱的项目是抱石,“就因为它社交属性强,能跟岩友一起琢磨线路。”她说,这项运动仿佛有魔力,“有时一个难点上不去,就跟它较上劲了,非琢磨明白不可;可一旦完成一套线路,再优雅地落地,现场立马会响起掌声或欢呼声,那种成就感特别满足。”
在小辛看来,选择攀岩馆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线路是否有趣,二是教练是否专业。“攀岩定线很考验设计,要把自然界的石头‘复刻’进每一条线路里,需要很强的专业能力。”而且相比户外攀石,室内攀岩的花费更亲民,安全上也更有保障。“比如抱石,就是在高度 6 米以下的矮墙上徒手攀爬,不用戴保护绳,岩壁下方都垫着厚厚的软垫。完成一条线路大概 30 秒到 1 分钟,节奏很快。” 至于难度路线,是攀登高度9米以上的大岩壁,“攀登时要戴保护绳,有自动保护、顶绳保护和先锋保护三种方式,一条线路爬下来需要2分钟左右,挺考验耐力的。”
蓝海市场,但价格和生意都挺“卷”
在不少经营者眼里,攀岩是目前体育产业里难得的蓝海生意——这项被誉为“岩壁上的围棋” 的运动,因纪录片《徒手攀岩》让不少人向往。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中国选手伍鹏斩获银牌,让这项小众运动迅速破圈,在四大奥运新兴项目中斩获极大声量。
“亚运前后,是杭州攀岩运动增长最快的时候。” 西湖区一家岩馆的负责人王先生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公司目前在滨江、西湖开了两家岩馆,拥有近千名核心会员,每年增长量接近20%。上个月发布的《中国攀岩行业发展报告(2024)》也印证了这股热度:截至2025年1月,全国岩馆总数达到811家,同比增长27.5%,其中新一线城市的增长尤为显著。而据不完全统计,杭州的攀岩馆也以每年2到3家的速度在扩张。以西湖区文体中心、萧山奥体中心为例,一批公共场馆的开放,打破了攀岩对场地高度的诸多限制,也为这项运动带来了更亲民的价格。
像妮妮报的一对一小班,一年半下来上了50节课,总花费12000元;小辛玩了半年,办的月卡包含保险和专业装备,算下来玩一次只要80元;老潘则开通了年票,平均到每天花费仅10块钱。“我们现在难度区和抱石区加起来,攀爬面积能有700平方米,平时能同时满足40-50人的训练需要。” 王先生说,每到周末,店里都会接待200多名攀岩爱好者,热闹得很。
眼看着杭州的攀岩馆越开越多,王先生却并不担忧——因为攀岩运动的特殊性,不同体量的岩馆都有独特的生存之道。“不同的岩馆在线路划分、定位、趣味性上都有区分,比如有的侧重难度、速度项目,有的专攻抱石,还有的专注竞赛训练或新手培训,各具特色。”王先生解释道。
“攀岩能全面锻炼上肢、核心和腿部力量,还能提升协调性。”攀岩教练汪业顺补充道,但他也特意提醒,因为攀岩属于极限运动,建议新手入门前一定要进行专业训练,才能在保障安全的同时享受运动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