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编辑 董洁 金卓帆
鸬鸟蜜梨喜获丰收。图源:杭州市科协科普部
当“高大上”的科技,碰上“接地气”的小院,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在杭州,扎根于农村大地的科技小院,通过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正释放着科技强农的巨大能量。一家家科技小院,形成了具有杭州特色的“小院矩阵”。这些科技小院向“新”发展,让“希望田野”遍地开花!
详情点击>>
杭州市科技小院:让“希望田野”遍地开花,杭州科技小院如何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应当是六年前,我去考察过余杭鸬鸟镇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吴良欢领衔创办的“科技小院”,详细了解这个全省首个科技小院创建几年的情况。村里告诉我“科技小院”带来的几个实实在在的好处。说专家住村里,不是偶尔来看看,是真住下研究;种梨有说明书,啥时候干啥、怎么干,专家根据鸬鸟的情况给出明确操作指南;梨子长得更甜更大更值钱了,科学管理提升品质,好梨子能卖上好价钱;牌子更响了,科技含量提升了“鸬鸟蜜梨”品牌,销路大开;农民学会高科技,都是免费学,现场教,技术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钱袋子更鼓了,梨子种得好、卖得好,村民实实在在分到更多钱;还有村里有了“技术靠山”,培养本地技术能手,人才和技术扎根乡土等等。这让我对科技小院这个新生事物有了一种情有独钟的味道。因为吴良欢多年前就担任农村指导员,对科技服务农业很有体会和感受,我又向他请教了科技小院的实际运行和管理。事后,我还向当时余杭区委主要负责人作了推荐,希望重视和加以推广。
从鸬鸟蜜梨实例看,科技小院确实有许多优势和功效。
一是解决“种不好”的问题,专家蹲点,手把手教。以前梨树怎么剪枝?啥时候施肥?用啥肥料?病虫害怎么防?可能靠老经验、老办法,或者听说别人咋弄就咋弄,效果不稳定,品质时好时坏。科技小院来了:农学教授、研究生直接住到村里。他们研究土壤,测测村里的土缺啥营养,精准配肥料配方,不多花冤枉钱,梨还能长得更好。研究气候,结合鸬鸟当地的气候(光照、雨水、温差),告诉农民最合适的浇水、打药、疏果时间点。还研究病虫害,发现本地特有的虫害或病害,研究最有效、最省钱、最环保的防治方法,减少损失。
结果蜜梨品质更稳定了,个个又大又甜汁又多,“果大味甜多汁”成了金字招牌的基础保障。
二是解决“卖不上价”的问题,科学种,品牌硬,市场认。以前听说鸬鸟蜜梨也是好梨,但大小不一、甜度不稳定,价格被压得很低。
科技小院助力,帮助农民制定统一的种植管理标准(比如一棵树留多少果),确保大部分梨子都达到“精品”水平。用科学方法种出来的梨,品质有保证,这本身就是“科技背书”。结果是梨子品质好且稳定,品牌叫得响,以至“供不应求”。农民能直接把好梨卖出好价钱,或者通过合作社、电商等渠道获得更高收益,不再轻易被中间商“割韭菜”。
三是解决“学不会、用不起”的问题。以前新技术、好方法听说过,但要么觉得太复杂学不会,要么成本太高不敢试。科技小院在地施教,手把手示范,用农民听得懂的大白话讲原理。有问题随时能问。农民获得技术指导和培训通常是低成本的甚至是免费的。农民掌握了先进的、适合自己的种梨技术,成本还可能降低了(比如精准施肥省了肥料钱),增产提质,收益自然增加。
四是培养“新农人”,留下技术,留下人才。研究生在村里一待一两年甚至更久,不仅自己搞研究,更重要的是把技术教给农民骨干、合作社带头人。这些“土专家”、“田秀才”成长起来,成了村里永远不走的“科技力量”,能持续带动其他农户。科技小院本身也吸引和培养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愿意扎根基层的青年科技人才。
“科技小院”其实是科技特派员的团队化、基地化,就是要让最懂农业科技的专家,直接下到最需要技术的农村,把实验室搬到田埂上,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最终让农民能用上科技、用好科技、靠科技多赚钱。
鸬鸟蜜梨的“又大又甜不愁卖”,就是科技小院功效最“甜”的证明。
海报由AI共同创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