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宠物逐渐转变为一种情感寄托和家庭的重要成员。据央视新闻报道,《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城镇宠物(犬猫)数量超过1.2亿只,较2023年增长2.1%,消费市场规模增长7.5%,达到3002亿元。
宠物数量的急剧增加、市场规模的逐渐扩大,也带来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其中宠物的 “身后事” 如何妥善处理,正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宠物善终市场需求与日俱增
宠物和人一样,生老病死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当宠物离世后,如何进行妥善处理,成为众多宠物主人面临的难题。而这一难题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相关报告显示,随着宠物数量的持续增长和宠物主人对宠物殡葬服务需求的多样化,2025年中国宠物殡葬行业市场规模将达50亿元,2030年有望突破100亿元,成为宠物产业链中增速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
市场需求的增长,直接反映在相关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数量变化上。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全国经营范围含“宠物殡葬”服务的企业超8000家,其中多数注册于近3年。天眼查数据也表明,2022年以来,涵盖宠物殡葬、宠物丧葬、动物无害化处理的企业数量呈现井喷态势。以上海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上海的宠物规模仅宠物犬超100万只,宠物猫超120万只,总数超220万只 ,如果统计到爬宠等小品类的宠物品种,宠物规模接近300万只。天眼查最新显示上海市有170多家宠物殡葬相关机构,至少五倍于三年前的数据。
而深圳市宠物规模也已突破140万只,宠物殡葬相关机构累计注册数接近100家,目前正常运营的超过40家。宠物经济成为消费新热点,也催生了宠物殡葬等新赛道。
行业乱象丛生监管亟待加强
尽管宠物善终市场需求旺盛,但行业发展却乱象丛生,行业存在无证经营、虚假宣传、收费混乱等情况。根据相关规定,注册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时,若涉及动物无害化处理需要政府审批,获批相关的行政许可后才可以从事相关业务。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监管不周,申报门槛高,导致商家“无视”规范,为了逃避居民投诉与监管,选择在偏僻的民房、厂区,甚至通过非法改装厢式货车,改造成“移动火化车”等方式进行动物无害化处理。
据介绍,深圳等地已投入建设运营了面向宠物的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但由于市场上长期存在“灰色地带”“钻空子”机构,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导致这些正规处理中心发挥的实际价值有限。以深圳为例,即使在2025年3月深圳已设立广东省首家面向家养宠物的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后,在过去的4-6月份深圳新增注册并营业的无资质宠物无害化服务机构仍达11家。
该行业从业人士表示,如果没有科学环保的动物无害化处理,纵容宠物殡葬行业无序发展,动物遗体焚烧得不到管理,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可能引发动物防疫和安全生产等一系列问题。从动物防疫角度来看,宠物尸体可能携带各种病菌和寄生虫,如果处理不当,威胁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健康。从环保角度出发,随意丢弃、掩埋宠物尸体,可能导致土壤和水源污染,影响生态环境,甚至对周围居民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他介绍说,为了逃避检查,部分机构将火化炉放在山林、民房、厂房,甚至水源保护区内,而非法改装的车载火化炉等设备,车内携带大量易燃物如柴油等,在操作过程中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各地积极探索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今年上海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建议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在未来3-5年内,计划新建至少5家公立宠物殡葬机构,合理分布在各个区域,以缓解供需矛盾。同时,由民政部门联合环保、物价等部门,制定宠物殡葬行业的规范和标准。明确服务项目、服务流程、收费标准以及环保要求等,对违规经营的商家进行严厉处罚,加强行业监管。
此外,深圳也在2025年3月投入运营了广东省首家面向家养宠物的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可满足宠物遗体分类管理、防疫运输、个性化宠物善终、专业无害化处理全链条场景需求……但距离行业规范发展,仍还有不少路需要走。
宠物善终服务作为宠物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不仅关系到宠物主人的情感需求,更涉及动物防疫、环保、安全生产等多个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只有通过加强政府监管、完善行业标准、加大资金投入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让宠物的“身后事”得到妥善处理,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构建更加和谐的人宠共生社会环境。
文|记者 李艺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