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最近出了个剐蹭事故,西安市民王先生还不知道,自己居然买了个“山寨版”的假机动车商业险。
遇自称平安业务员推销车险
买后发现是“平一安”
7月4日,王先生告诉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去年9月,一名男子自称平安保险推销员,王先生和其加了好友后,对方自称小赫并发来工号,开出了交强险和商业险报价,王先生觉得价格还合适,就决定购买,其中交强险950元、商业保险1947元。当时小赫说商业险有补贴,催着尽快支付,支付完成后发来保单,王先生一看,商业险公司并非平安保险,而是一个没听过的平一安众合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的,质疑时小赫说这是平安旗下的,走的补贴渠道,平安保险会贵很多。王先生想着既然是平安旗下的,可能也差不多,当时他仍以为这是商业保险。
修车2000元只理赔200元
才发现买的并非商业险而是统筹
前几天车辆不小心出了剐蹭事故,王先生通过保单上的电话申请理赔,不料理赔员说这不是商业险,是统筹,修车要花2000元,只给赔偿200元。此时,王先生仔细看了保单,才发现保单不对劲,是“山寨版”,名称叫“机动车保障服务商业电子单”,各项明细后面显示是保障,正常商业险后面显示是保险。
“交强险确实买的平安公司的,但商业险是假的。”王先生说,自己是被卖保险的套路了。他再度与小赫联系,但对方失联,向中国银保监会反映,客服说这家公司并没有商业险的资质。
记者在王先生提供的保单上看到,保单非正式的“机动车综合商业保险保险单”,而是““机动车保障服务商业电子单”,明细中不见“保险”字样,都是“保障”,公司名称为“平一安众合(海南)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而去年9月王先生与小赫的微信对话记录中,小赫自称“中国平安联合车险续保中心”工作人员,还报了个工号。对话中,他一直说是商业险,王先生付费后才看到保单,他辩解这是平安旗下的。
平一安客服承认非商业保险
公司已被列为经营异常
7月4日下午,记者致电中国平安保险热线,客服称公司没有“中国平安联合车险续保中心”这个单位,也没听说过平一安众合(海南)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记者又致电平一安众合(海南)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保单显示公司地址在成都,客服人员称工作地址在新疆。“我们是汽车服务公司,卖的不是商业保险。”客服称,出事故了一样可以理赔,至于最高理赔额度是多少,客服表示不清楚。
企查查显示,平一安众合(海南)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注册于2024年3月,行业为汽车销售服务,注册资本500万元,注册地点为海口市,2024年5月20日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被海口市市场监督局列为经营异常。
类似事例全国多地都曾出现
车主多有不仔细看保单的习惯
车主买商业险却买成了统筹服务,这种事例在全国多地都有出现,套路与王先生遇到的基本一样,报价低一些,利用有些车主不仔细看保单的习惯得逞。
去年8月,昆明车主张先生被业务员推销后,买了交强险1045元、商业险2732元。国庆假期,他开车外出时发生擦碰,迅速联系了平安保险客服。很快,理赔查验员抵达现场,核对投保信息时,发现张先生并未购买平安保险的车辆商业险。此时张先生点开手机一看,才发现单子上面写的是‘平一安’,而且不叫保险,叫商业统筹。所售公司也是“平一安众合(海南)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去年8月,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曾发布严正声明,未与任何“××联动汽车服务公司”“××统筹服务公司”等企业开展合作。其公布的名单中,平一安众合(海南)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在列。
律师说法
以车险名义卖车辆安全统筹
涉嫌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华商报《法治周刊》专家库成员、北京大成(西安)律师事务所律师韩朝泽分析说,平一安等统筹服务机构并非是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它不具有经营保险业务的权限,与消费者签署的合同并不是商业保险的第三责任者的保单,也不属于《保险法》范畴,不适用于《民法典》关于保险公司先行按照商业险依次理赔等的相关规定。由于该合同不同于正规保险合同,其对消费者的保护远远低于保险合同。有可能会产生赔付能力不足,甚至没有赔付能力的情况,赔偿责任就会落在消费者身上,得不偿失。
建议选择正规的大型保险公司购买合法合规的保险产品,而且要看清楚合同的相关条款,如果盖章不一致、内容不一致,或者保险的内容和当初的约定不相符,就不要签字,更不要轻易支付保险费用。此外,企业或推销人员以车险的名义去卖车辆安全统筹,明显涉嫌欺骗和误导消费者,消费者可报警或向市场监管等部门投诉。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提醒,车主可通过“金事通”APP查询名下合法有效的车险保单信息,核验是否由具备合法资质的保险公司承保,也可向保险公司官方客户服务热线进行咨询确认。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李琳 B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