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山区、嘉定区成功入选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为契机,未来三年带动投资1150亿元,“点”上培育一批标杆示范企业,“线”上建设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面”上打造三个智改数转特色园区,这是记者从今天(23)召开的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工作启动会上得到的信息。
技术改造是制造业“永葆青春”的关键密码,也是稳增长稳投资的重要抓手。2020-2024年间,上海技术改造投资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超过7%,快于工业投资增速,目前,技术改造投入已占工业投资的60%。千亿工业资金投入将推动本市制造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目前两区正细化工作方案,全力以赴完成试点任务。
按下制造业“永葆青春”的关键密码
“汽车行业扩产类技术改造的投入产出比可达1:2.5以上。”市经信委副主任蒲亚鹏说。所谓扩产类技术改造,是指在原有生产线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或优化现有系统,来提升生产能力。
蒲亚鹏表示,与新建项目相比,技术改造具有周期短见效快、投资拉动性强和对产业提升作用显著的三大特点。以投资周期为例,技术改造项目平均实施周期20个月,较一般投资项目缩短近10个月。2020年以来,上海重点推进了100多个1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推动了工业投资连续4年创历史新高。
今年3月,工信部、财政部启动了2025年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工作,以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为重点,以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带动“链”式技术改造为牵引,着力推动产业集群整体实施技术改造。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城市进行试点。
金山、嘉定两区均是上海制造业主要承载区,其中石化化工、汽车和电子信息等3个主导产业突出,具有产业链技术改造示范带头效应。
打造不少于30个大模型应用场景
3月以来,金山、嘉定两区紧密合作,在市经信委的指导下,积极申报国家第二批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项目。5月好消息传来,两区成功入选。
入选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启动会上相关负责人立下“军令状”:到2027年,累计实现工业投资1150亿元,其中技改投资不低于575亿元,年均增速达35%左右。数字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提升至90%以上,关键生产工序数控化率提升至90%以上,打造不少于30个大模型应用场景,显著提高设施设备国产化率。
截至目前,两区已遴选出20个重点项目。特百佳是金山区一家专注于新能源重卡和工程机械驱动系统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该公司开始对变速器装配线进行智能化改造,改造后的生产效率提升50%以上。去年该公司的核心零部件制造工厂入选上海市先进级智能工厂。“我们还将积极引入AI技术,为客户提供更直观的远程服务体验和更精准的故障预判。”特百佳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政经理徐平说。
安亭汽车二厂是上汽大众在嘉定区的一家1992年投产的燃油老厂,他们计划将这个原本生产朗逸燃油车的工厂切换为生产奥迪高端纯电平台,实现产值利润双跃升。上汽大众产能规划高级经理蒋潇君表示,升级范围包含各类机器人、机械手、高精度拧紧设备等。作为一家整车制造企业,上汽大众此举有望带动500余家上下游企业加速电动化转型。
推动三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同比增长25%
以制造业技术改造城市试点为契机,上海下一步将聚焦汽车、机械、装备等重点产业链,进一步推动企业加快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到2027年,推动三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同比增长25%。
具体做法是“点”上培育一批标杆示范企业,支持群力等化工企业设备更新绿色转型;支持采埃孚数字化改造,雷克萨斯建设全球领先智能制造标杆工厂;“线”上做强上海石化、汽车、电子信息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支持上海石化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好水平、最优工艺”实施老旧设备更新改造,构建“数字孪生+AI决策”体系,推动上下游协同发展。“面”上打造三个智改数转特色园区,支持碳谷绿湾、上海化工区、国际汽车城零部件配套园全力打造公共管理服务平台和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推动大模型在企业生产各环节深度应用。
政策方面将持续“出新”:针对工业设备更新点多、面大、量广特点,进一步优化面上政策,完善市区两级政策支持体系。在国家贴息基础上,进一步叠加市级贴息,相关项目贷款从3%下降到1%以下;在首批试点基础上,扩展到所有制造业领域,进一步扩大政策覆盖面;在石化、钢铁、汽车等领域,提前储备谋划一批重点项目,制定“一项目一策”方案,强化服务保障。